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309 教育网 www.309edu.com309 教育资源库 www.309edu.com乾安七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 56 分)一、选择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56 分.其中 1----9 题为单选题,10-----14题为多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位 m、kg、N 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B.出租汽车起步价 6 元/3 公里,其中“3 公里”指的是位移C.赣州开往南昌的 T180 次列车于 7:55 分出发指的是时刻D.广播操比赛中,老师对学生做操动作标准情况进行评分时,可将学生看作质点2.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石块下滑前后自卸车与石块整体的重心位置不变B.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石块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小C.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减小D.石块开始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3.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 A 的加速度 aA=2 m/s2 ,物体 B 的加速度 aB=-3 m/s2,两者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比较( )A.物体 A 加速度大 B.物体 B 加速度大 C.物体 A 的速度大 D.物体 B 的速度大309 教育网 www.309edu.com309 教育资源库 www.309edu.com4.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高处静止释放后竖直下落,某时刻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加速度 a = fFg,则 的大小是( )31fFA. B.fg23fFmgC. D.fm4f5.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 8N 和 15N,则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不可能是( )A、4N B、8N C、16N D、20N6.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 O 到 t1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 0 B、加速度不变且不为 0C、加速度逐渐增大 D、加速度逐渐减小7.人站在自由落体的电梯中随电梯下落,则( )A、人处于失重状态 B、人不受重力作用C、人处于超重状态 D、人不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8. 关于力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是恒定的B.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C.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9.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线速度方向始终相同B.与线速度方向始终相反C.始终指向圆心D.始终保持不变10.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x=3t+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制单位),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309 教育网 www.309edu.com309 教育资源库 www.309edu.comA.第 1 s 内的位移是 3 mB.前 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4 m/sC. 任意相邻的 1 s 内位移差都是 1 mD. 任意 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2 m/s11.在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DIS 实验时,把两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的方向拉动,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观察分析图线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可以不同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同时变化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12.如图所示分别为物体甲的 x-t 图象和物体乙的 v-t 图象,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甲在整个 t=6 s 时间内往返运动,平均速度为零B.乙在整个 t=6 s 时间内往返运动,平均速度为零C.甲在整个 t=6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 4 mD.乙在整个 t=6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 4 m13. 在 某地将甲乙两小球从距离水平地面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它们做自由落体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t=4s 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为 40mB.该地区重力加速度 g=10m/s2C.两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距离逐渐变大 D.乙球释放时距离甲球 20m14.如图所示,oa、ob、cd 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 c b a d309 教育网 www.309edu.com309 教育资源库 www.309edu.como、a、b、c、d 位于同一圆周上,c 为圆周的最高点,a 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三个滑环从 o 点或 c 点无初速释放,用 t1、t 2、t 3分别表示滑环到达 a、b、d 点所用的时间,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t 1 = t2 B.t 1 t2 C.t 3 t2 D.t 1 t3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4 分)二、填空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15.在做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后,某同学将其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在笔记本上记下如下几条体会,你认为他的体会中正确的是 A.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套间的夹角为 9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B.用两只弹簧秤拉时合力的图示F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图示 F’不完全重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C.若 F 1、F 2 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 1N,则合力的方向也不变,大小也增加 1N。D.在用弹簧秤拉橡皮条时,要使弹簧秤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16. (1) 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能够准确地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下列操作必要的是: A.小球做平抛运动时应与木板摩擦,以便画出运动轨迹B.由于小重锤在实验中并不重要,为节省实验经费,本实验可以不配备小重锤C.为保证每一次小球的运动轨迹相同,所以每次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D.为提高实验精度,应选用光滑的斜槽做实验(2)如图所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 5 cm,如果 g取 10 m/s2,那么:(1)闪光频率是 Hz(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为 m/s(3)小球经过 B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m/s(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34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309 教育网 www.309edu.com309 教育资源库 www.309edu.com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10 分) 如图所示,水平恒力 F=20 N,把质量 m=0.6 kg 的木块压在竖直墙上,木块离地面的高度 H=6 m.木块从静止开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 2 s 到达地面.(取 g=10 m/s2)求:(1)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a 的大小;(2)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8.(12 分) 如图所示,斜面体 ABC 固定在地面上,小球 p 从 A 点静止下滑.当小球 p 开始下滑时,另一小球 q 从 A 点正上方的 D 点水平抛出,两球同时到达斜面底端的 B 处.已知斜面 AB 光滑,长度 l=2.5 m,斜面倾角 θ=30°.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 m/s2.求:(1)小球 p 从 A 点滑到 B 点的时间;(2)小球 q 抛出时初速度的大小. 19. (12 分)如图所示,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 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 B 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 C 点停下来.若人和滑板的总质量 m =60.0 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0.50,斜坡的倾角 θ=37°(sin 37°=0.6,cos 37°=0.8,g=10 m/s2),斜坡与水平滑道间平滑连接,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1)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309 教育网 www.309edu.com309 教育资源库 www.309edu.com(2)若 AB 的长度为 25 m,求 BC 的长度为多少?309 教育网 www.309edu.com309 教育资源库 www.309edu.com乾安七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高一期末考试物理答案一、选择题1、C 2、C 3、B 4、B 5、A 6、B 7、A 8、B 9、C 10、ABC11、CD 12、BC 13、BCD 14、ABD二、填空题(每空均 2 分,共 14 分)15.(1) BD 16.(1) C (2) 10 1.5 2.5 15.(10 分) 【解析】 (1)由 H= at2得12a= = m/s2=3 m/s 22Ht2 2×622(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 f=ma,F N=F又 Ff=μF N,解得μ= = =0.21.m( g- a)F 0.6×( 10- 3)2016. (10) (12 分) [解析] (1)设小球 p 从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gsin θ ①mgsin θm设下滑所需时间为 t1,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l= at ②12 21由①②得t1= ③2lgsin θ解得 t1=1 s. ④(2)对小球 q:水平方向位移 x=lcos 30°=v 0t2 ⑤依题意得 t2=t 1 ⑥由④⑤⑥得 v0= = m/s.lcos 30°t1 53417. (12 分)解析:(1)人在斜坡上受力如图所示.设人在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 a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309 教育网 www.309edu.com309 教育资源库 www.309edu.commgsin θ-F f1=ma1 而 F N1=mgcos θFf1=μF N1解得 a1=g(sin θ-μcos θ)代入数据得 a1=2.0 m/s2.(2)人滑到 B 点时,速度 vB= =10 m/s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有 =ma2=μmg得 a2=μg=5 m/s 2由 =2a2sBC sBC= =10 m.-f=ma 1, F-f=ma2 由此得:m=0.8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