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第32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课件人民版.pptx
第十五单元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单元概览,时空定位,本单元主要讲述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 技与教育。有两条基本线索:1.三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救国、建国、强 国之路问题而提出的,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2.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科技方面,“两弹一星”、“籼型”杂交 水稻、“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等,是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教,线索归纳,育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制定《义务教育法》,提出“科教兴国”战 略,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第32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 作用。2.毛泽东思想:①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②毛泽东思想对近现 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考纲要求,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点呈现,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1.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① 同盟会纲领 阐发为三民主义。,自主学习,2.基本内容,3.历史作用(1)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2)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3)是④ 辛亥革命 的重要理论指导。 二、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1月,⑤ 国民党“一大” 召开,确立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3.历史作用(1)与中国共产党的⑧ 民主革命纲领 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2)是⑨ 国共合作 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图解历史 (1)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特别提醒 (1)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没有真正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由 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因此,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 的民族问题是中华民族的独立问题。三民主义仅将矛头指向清朝统治 者,并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因此其没有真正揭示近代中国 的民族问题。(2)“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非倾向社会主义。“平均地权” 是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它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并不是要解决农 民的土地问题,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节制资本”的目的是防止私 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二者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 民生的问题。,思维启迪 (1)《孙中山选集》载:“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 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 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 也。”这段话反映出孙中山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提示:反帝,谋求民族真正自由与独立。,(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有何 关系? 提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 心,是这一理论体系得以确定的重要依据和体现。新三民主义是纲领, 是奋斗目标,而三大政策则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与手段,两者紧密 联系。,主题 基于“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 理论探索——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史料呈现史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 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 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 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合作探究,——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史料二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 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 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 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 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 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 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史料三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 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 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 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读史指导,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孙中山所说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 目的?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目的: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至完美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根据史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妥协;革命派急于求 成;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 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真实面目缺乏正确的认 识。,(3)史料三反映出的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哪些 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普遍的民权,节制资本。原因: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 帮助。,正确认识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核心突破,2.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2018江苏南通二模)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 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与国民革命为敌。 ……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 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不仅在覆灭曹、吴,尤在曹、 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 ( ) 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 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 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考点集训,B,解析 北伐战争开始时孙中山已去世,A项错误;材料中“帝国主义 者已勾结军阀,与国民革命为敌”“北伐之目的,不仅在覆灭曹、吴,尤 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表明孙中山已经认识到反封 建、反帝和反军阀是民主革命的任务,B项正确;1924年1月国民党“一 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项错误;北伐战争动摇了帝 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D项错误。,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 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自主学习,二、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 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取得⑩ 中国革命胜利 的理论武器,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图解历史 毛泽东思想,特别提醒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不等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工农武装 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包围城 市是我国特殊的民主革命道路,而“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道 路的具体实践方式,二者是紧密联系的。(2)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①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 泽东思想的一部分。,②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而毛泽东晚年错误是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因此不能因 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 导地位。,思维启迪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写道:“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 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 收……”据此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 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提示: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灯塔—— 毛泽东思想的内容、精髓 史料呈现史料一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 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完成革命 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合作探究,史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 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 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 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读史指导,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思想?有何意义? 答案 思想:提出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意义:解决了无产阶 级如何对待农民这一最主要同盟军的重大原则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伟大理论。,(2)据史料二,概括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开创性贡献。毛泽 东是怎样实践这一思想的? 答案 贡献: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实践: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 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两次转变,实现了 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 “转变”的含义,从中你又能获得什么认识? 答案 含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认识:既 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全面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特点及深远影响1.主要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 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中 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核心突破,2.深远影响 (1)从理论上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 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 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从实践上讲,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产物,毛泽东思想逐渐发展 成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引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毛泽东思想最突出,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 领导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3)从世界上讲,毛泽东思想对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人 类进步事业具有借鉴作用。,1.(2018江苏镇江三模)“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 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 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 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 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 思想的精髓是 ( ) A.坚持群众路线 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 D.开展武装斗争,考点集训,A,解析 材料中“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 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表明走群众路线,故A项正确;“重 视经济建设”与材料中“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不符,故B项错 误;材料没有涉及“实事求是”,与“这直接体现了”不符,故C项错误; 武装斗争与材料中“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 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不符,故D项错误。,2.(2018江苏苏锡常镇二模)“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 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 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 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B,解析 材料中“红军士兵”表明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项排除; 《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新民主主义 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均与材料时间不符,C、D两项排除;材料反映 的是对红军士兵开展政治教育,提高阶级觉悟,与《井冈山的斗争》中 的内容相符,B项正确。,记知识纲要,本讲小结,(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 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 要理论指导。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 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 告》等文章主要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农民阶级的同盟军问 题。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背史论术语,